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最新發布的報告《黃海狀況分析——聚焦潮間帶和相關沿海生境》,隨著全球瀕危和近危的水鳥物種數量的持續下降,我們需要立即采取行動以保護黃渤海沿岸的潮間帶和相關棲息地。在十余年前IUCN首次發布類似狀況分析后,該報告再次提供了黃海生態系統的最新狀況。
1?
黃海仍然是關系生物多樣性和民生的重要區域
黃海潮間帶濕地生態系統是世界生態奇觀之一。黃海與中國、朝鮮和韓國接壤,擁有地球上面積最大的潮間帶灘涂。它們提供了對社會經濟發展十分重要的若干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包括漁業、旅游業、減少災害風險、藍碳儲存和氣候變化的復原力。黃海也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通道中最重要的中轉站,數百萬水鳥在遷徙途中停留在這些濕地。
中國雙臺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海岸開發和潮灘上的海鳥群 ©Zhang Ming
2?
地方保護工作不斷增加
這份新報告突出了自2012年以來各國政府為減少沿海地區的環境破壞活動所做的努力。中國和韓國都已停止新的圍墾和土地開發,同時朝鮮和韓國受保護的濕地面積也有所增加。世界遺產委員會更將黃海沿岸的兩處自然遺產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一處是中國的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一期),另一處是韓國灘涂(Getbol)。此外,這些國家還對其規劃、政策和法律做出了重大改變,它們將對該區域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產生積極影響。
韓國世界文化遺產Getbol灘涂
過去十年來,社會對濱海濕地的保護及合理利用的支持有所增加。開展遷徙水鳥監測等的志愿團體和NGO的數量大幅增加,同時媒體報道和活動的數量也不斷增加,這都表明沿海地區的居民提高了濱海濕地的保護意識。衛星分析顯示,由于保護工作的努力,自2013年以來,潮間帶的喪失速度已經放緩。
3?
威脅依然存在,候鳥種類仍在減少
然而,該區域的情況仍不樂觀,潮間帶仍在繼續消失。過去40年黃海沿岸的土地開發(填海)面積估計在9700-10500平方公里之間,超過了該區域最新估計的剩余潮灘面積(6668平方公里)。
四個案例研究地的濱海濕地損失狀況(A)連云港-海州灣,(B)鹽城海岸,(C)鴨綠江河口,(D)新萬金填海工程
對依賴黃海潮間帶濕地的全球瀕危或近危的候鳥種群的全球監測表明,在監測的物種中,81%的種群數量繼續下降。遷徙海鳥數量的下降與它們對黃海棲息地的依賴有定量關系,這表明全球范圍內候鳥數量的下降是由遷徙路線中黃海棲息地的廣泛退化和喪失造成的。自2012年以來,該地區漁業捕獲量估計也下降了40%,突顯了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及其對當地生計的影響。
4?
再次呼吁采取行動
該報告確定了一些新的解決方案和保護行動,以對抗仍不斷持續的環境退化,例如:
改善濱海濕地治理,包括綜合管理,簡化和協調各轄區之間的責任
采取緊急補救行動,包括在所有國家暫停進一步的土地開發
擴大受保護的自然生態系統的面積,以填補本報告確定的關鍵空白
確保現有世界遺產的所有自然屬性得以完整保存,避免開發項目的負面影響
在需要改善候鳥棲息地條件和應對社會挑戰的地方,確定相應的恢復行動和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
建立合作機制,在黃海三國和其他沿海國家之間分享各自的管理經驗
其他的緊急行動也需要開始執行,這包括改善風電場的規劃和選址,從嚴格管理的河流集水區釋放河流沉積物和淡水,管理入侵物種,禁止破壞性的捕魚方法和過度捕撈。
這份報告是黃海國家和地區組織的政府和專家之間廣泛合作的結果。2012年以來公布的大量數據表明,確保黃海關鍵生態系統的良好保護是目前的關注重點。IUCN亞洲水與濕地高級項目官員Raphael Glemet表示 “政府的努力有著重要的影響,沿海區域的相關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新的區域得到了保護,但仍然需要盡快努力以解決遺留的和新出現的威脅,這些威脅會導致棲息地和物種的持續喪失。”
編譯:尹珂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