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2日,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第十三個志愿者工作站揭牌儀式在中國杭州低碳科技館舉行。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外交氣候變化談判特別代表高風、國家林業局氣候辦副主任/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怒云、浙江省發改委副巡視員曲建國、杭州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張貴書、中國杭州低碳科技館館長吉京杭共同為志愿者工作站揭牌。浙江省發改委規劃處處長周丹、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信息與培訓部負責人/副研究員張志強、浙江省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處(應對氣候變化處)副處長王毅恒、中國杭州低碳科技館副館長江靜,以及浙江省發改委、浙江省氣候中心、杭州市氣象局代表,企業代表和志愿者共計近200人出席了揭牌儀式。
李怒云首先對中國杭州低碳科技館成為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志愿者工作站表示祝賀。她指出,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是國內唯一一家以應對氣候變化為主要目標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在推動我國林業碳匯的發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2015年更是榮獲了“全國先進社會組織”的榮譽稱號。同時,碳匯事業的發展需要社會的大力支持,需要更多企業、公民的熱情參與,設立志愿者工作站正是公眾參與的有效形式之一,而通過招募志愿者,協助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宣傳普及有關應對氣候變化知識,開展有關公益活動則是志愿者工作站的重要功能之一。希望中國杭州低碳科技館志愿者工作站能做好知識傳播、公益活動推廣等志愿工作,切實履行工作站的責任與義務。
吉京杭表示,氣候變化問題迫在眉睫,它帶來的影響如同懸在人類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我們必須攜起手來,共同努力,踐行低碳生活的同時也要做好低碳理念的宣傳,讓更多的人加入到低碳環保中來,形成社會共識與共同行動。
本次掛牌儀式與“聯合國巴黎氣候大會分享會”結合進行。
高風作了《氣候變化與綠色轉型》的報告。他與我們分享了氣候談判歷史中的三個里程碑,分別為1992年的《聯合國氣侯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與去年的《巴黎協定》。他表示,《巴黎協定》意義重大,它是一個新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是全球低碳的未來。
李俊峰在《巴黎氣候大會成果解讀》中詳細解讀了《巴黎協定》,并談了自己對《巴黎協定》的認識。他認為《巴黎協定》就相當于聯合國憲章、WTO一樣。聯合國憲章規范了世界的政治秩序,WTO規范了世界的經濟秩序,《巴黎協定》就是規范世界的環境秩序,雖然它的法律約束力沒有前兩個強,但是它慢慢會成為全球的共識。
李怒云作了《氣候變化與林業碳匯》的報告,她通過全球生態危機阻礙人類社會發展,應對氣候變化與林業碳匯,綠色碳匯基金促進低碳生產與生活三個方面對碳匯問題做了剖析,她指出加強森林經營,提高森林質量和效益,有利于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木材安全,有利于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和應對氣候變化。
在接下來的觀眾互動中,觀眾就能源轉型、能源結構、碳匯等對專家進行提問,現場氣氛活躍。
會后,專家領導參觀中國杭州低碳科技館,并對展品展項予以高度評價。
中國杭州低碳科技館是全球第一家以低碳為主題的大型科技館,總建筑面積33656平方米;緊扣低碳環保主題的常設展品有108件;從2012年開館至今接待量已超207.5萬人次。低碳科技館建筑體因地制宜地采用了太陽能光伏建筑一體化、日光利用與綠色照明技術、水源熱泵和冰蓄冷等十大節能技術,場館內部的布展材料及施工、展品材料及制造過程等均堅持綠色低碳。中國杭州低碳科技館已獲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頒發的“三星級綠色建筑設計標識證書”和“三星級綠色建筑運行標識”,是國內第一家獲得此項認證的科技館,今年還獲得“杭州市建筑節能示范項目”的殊榮,是杭州綠色建筑的典范,也是低碳科技館打造“綠色建筑展示中心”的基礎。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