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0日,由CEGA環境資助者網絡舉辦的“探討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專場沙龍活動圓滿結束。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家順先生受邀出席,以“制度建設夯實NBS基礎”為題,會同其他4位嘉賓,與上線的近130位觀眾開展了深入探討和對話討論。
自從去年9月紐約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上“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后簡稱‘NBS’)”被列為應對氣候變化的九大行動領域之一以來,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日益受到各方重視。生態環境部于去年12月10日在西班牙馬德里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主辦了“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邊會,更是讓NBS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
CEGA環境資助者網絡于2020年7月10日周五舉辦專場沙龍活動,探討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本次沙龍特邀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家順先生、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副秘書長鄭高波先生、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項目主任王彬彬女士、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中國項目首代馬晉紅女士做發言嘉賓,沙龍由CEGA執行主任張瑞英女士主持。
沙龍與會嘉賓就什么是“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公益組織該如何與政府企業一道探索實踐NBS中國模式、有哪些機遇挑戰等問題,與上線的近130位觀眾開展了逾90分鐘的深入探討和對話討論,效果良好。
王彬彬:將NBS由理念轉化為政策立場
王彬彬主任首先發言。她介紹道:“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于2008年由世界銀行首提,目前已得到世界各國和各國際組織的廣泛認同,被認為是一種受自然啟發和支撐,并利用自然來有效應對和適應社會挑戰的方法,可以在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發揮重大作用。”
王彬彬主任將NBS比喻為 “綠色基礎設施”。她指出,有別于傳統依托工程技術的“灰色”解決方案,NBS關注自然資源的整體協調管理和綜合規劃設計,強調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諧共處。NBS所倡導理念,與我國踐行綠色發展、實現生態文明以及推動人類可持續命運共同體的思想高度一致。
在談到實踐進展時王彬彬主任介紹,目前NBS處于理念轉變為政策立場的重要過程中。我們應當在認識層面進一步豐富內涵,在路徑上進一步達成共識,并且逐步完善系統的理論體系。目前在科學定量研究以及如何納入NDC(國家自主貢獻)等方面,NBS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還需要進一步創新行動和案例支撐。
王彬彬主任接著向大家介紹了清華大學應對氣候變化中心成立的“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合作平臺”。她將其比喻為“知識眾籌”和“集成創新”的平臺,通過舉辦交流活動、組織研究課題、廣泛開展國際國內合作等方式,推動NBS主流化和政策形成。她還饒有興致地提到去年馬德里氣候大會上,眾多合作伙伴組織的“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邊會上,一同喊出的“在一起、了不起”的口號,讓她深受鼓舞。
劉家順:制度建設夯實NBS基礎
劉家順秘書長首先向大家介紹了近期由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等多部委聯合印發的《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最大工程總體規劃》,并從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角度,對規劃做了深入細致的解讀。
劉秘書長指出,我國過去對生態系統的保護,存在約束和激勵兩個方面的不足。此次《規劃》的出臺就是要補短板。一方面強化內外部約束機制,加強多方監管,另一方面建立明晰產權制度,通過政府扶持、鼓勵社會投資等方式,加大投入。同時鼓勵集約經營發展產業,以實現對重要生態系統有效的保護和利用。
他認為,NBS的核心是人力與自然力的有效結合,強調尊重自然規律并運用價值規律去解決生態系統利用與培育的矛盾。他認為,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可以本著保護有效、節約有力、利用有度的原則,尊重并統籌發揮生態系統的功能,保持其產品及功能多樣性。
劉秘書長還介紹了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成立十年以來,先后通過組織編寫碳匯造林項目方法學等各類專業工作,為林業NBS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此外綠色碳匯基金會還在推動公眾低碳意識提升、參與國際交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未來基金會還將在促進應對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社區發展和綠色可持續社會的有機聯動方面進一步探索,開發和豐富NBS實踐。
鄭高波:商業與公益同行推動NBS落地
鄭高波副秘書長重點通過龍塢青山村農村小水源地保護、千島湖基金等項目案例,介紹了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在NBS方面開展的嘗試。
鄭副秘書長介紹說,通過項目實施,青山村不僅水體水質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還發展了傳統民俗生態旅游、自然學校等經濟活動,實現了環境保護與社區發展、企業訴求等多方共贏。杭州千島湖項目在解決農業面源污染的同時,提高了當地水稻和茶葉的品質,正探索通過社會企業、公眾參與等方式,實現項目資金的可持續。這兩個項目都是基于自然系統自身的能力和特點,打造集環境保護、自然教育和社區發展為一體的解決方案,初步形成了可持續的公益模式。
憑借其多年商業領域的實踐經驗,鄭高波副秘書長強調公益項目應從衡量解決社會問題的價值入手,盡可能利用商業的手法,通過打造樣板和模式,形成標準化產品,再復制推廣,實現公益產品規模化。他還指出,公益要盡可能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將產品數字化、標準化、平臺化,讓公益行為可分享、可記錄、可被激勵。
馬晉紅:給生態服務定價解鎖自然的力量
馬晉紅首代認為,此次新冠疫情為人類發展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反思機會。她認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是美麗中國的內在要求,是小康社會的標配。但如何通過自然的力量,充分發揮自然的服務功能,是我們必須面對的課題。
馬首代通過一系列數據分析自然系統的巨大潛力,指出人類目前大大低估了其服務功能的價值。比如在控制全球升溫2攝氏度所需的140-240億噸碳減排量中,僅通過土地的合理利用,就能夠實現其三分之一。
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建立交易機制,給生態服務功能定價。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做了有益的嘗試。在其近海紅樹林修復項目中,TNC通過研發和實施信貸機制,給紅樹林的碳匯、海岸韌性收益定價,鼓勵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購買藍碳信用以抵消企業碳足跡。金融工具的使用將企業資源與社區發展、自然保護結合起來,為形成定價機制提供了有益探索。
互動環節:
(直播現場)
嘉賓精彩的發言引起了線上觀眾熱烈的討論和提問。當被問及自然資產管理政策進展時,劉家順秘書長認為目前最重要是強化國有自然資源的有償使用制度,建立統一的產權制度,實現國有自然資源的保值增值。有觀眾表示希望看到國家和地方多尺度NBS案例研究報告,王彬彬主任表示贊同這建議,將放入下一步的工作計劃當中。在問及NBS是否已成為“主流”時,馬晉紅首代認為目前處于主流化階段,是深挖NBS議題和實踐的過程。當被問及NBS商業可行性問題時,鄭高波副秘書長表示企業與公益可以有共同的目標,公益要有資金的可持續,商業企業也希望自己有公益的溫度,兩者應該合作。
主持人張瑞英表示,此次沙龍氣氛熱烈,嘉賓發言分享內容有高度有深度有廣度,參會嘉賓積極思考提問互動,達到了CEGA沙龍活動預期。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還沒有成為主流,還需要我們一起努力,一起合作,陪伴其成長,就像邊會上大家喊出的口號“在一起,了不起”。最后沙龍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期待下次再見。
點擊網站,回看本期沙龍https://b23.tv/Tlb3YJ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